在2040年,香港將近三分之一人口達到65歲或以上。

 

「在一般年輕人眼中,長者彷彿是另一個世界的人。但其實,長者也曾年輕過,他們也是會聽潮歌、會跳舞。」

 

這句話出自Jackie的口中,她是剛畢業的90後,也是「屯結空間」的團員。有一次經歷令她印象深刻,一位80歲的婆婆坐著輪椅,經常由工人姐姐推她來參加活動,但是每次問起話來,她都特別失神,彷彿聽不明白義工的說話。但經過聊天後,才知道她是麻將高手,一個人對全家也戰無不勝。在麻將場威風的她,絕對無法與眼前坐在輪椅上睡眼惺忪的她聯繫起來。

 

「長者很有精力,他們的生活可能比我們還要精彩。」Jackie細數著接觸過的公公婆婆,每一位都為自己的人生譜寫過一段佳話。這是Jackie在成立「屯結空間」後所得到的感悟。團隊成立初期由四位大學生及一位物理治療師組成,五個人憑藉一顆赤子之心,抱著對社會出一分力的熱誠就開始為長者服務。

 

活動成效「3 in 1」

 

「我們希望達到的目標有三。第一,推動基層醫療;第二,連結屯門街坊;第三,分配社區剩餘資源。」

 

「屯結空間」希望透過每星期的運動班,養成長者的運動習慣。團隊的其中一個創新點是定時為長者記錄身體狀況。經過一至兩年的定期運動,團隊發現長者的身體質量指數、血壓、體脂等方面都有所改善。Jackie說,很多長者都試過不小心跌倒,而這「一跌」會誘發很多問題。但是透過團隊定期舉行的運動班及物料治療師的指點後,長者的平衡力也大為改善。

除了身體狀況之外,長者的心靈健康亦需要我們的關注。 因此,團隊經常在屯門大興邨服務,定期舉行的運動班令一班長者街坊能相聚一堂。「他們一看到大家就好興奮,我看過你,你住A座的⋯⋯我認識你,經常看到你!他們每次一看到新朋友,總會互相相認。」可見,這個平台讓一班相鄰只有數百米的街坊相聚一起。

 

團隊另一目標是希望能分配社區剩餘資源。香港物質富裕,但諷刺的是, 不少基層市民要為兩餐奔波,同時又有一大堆人浪費食物。於是,團隊聯絡一些剩食機構,並為長者設立「印仔」計劃,只要長者每次參與團隊舉辦的活動,都能獲得一枚印章,集齊後便能換領食物。這樣既能鼓勵長者運動,又能重新分配多出的社區資源,一石二     鳥。

 

90後和銀髮一族的火花

 

團隊一直秉持計劃的初衷,在過程中也有額外的收穫。Jackie形容長者對他們就如「孫仔、孫女」,大時大節都會為長者拍照留念、擺宴,甚至打電話慰問他們。其中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陳婆婆(化名)。

 

60多歲的陳婆婆臉包包的,面色經常很好,一臉笑容,讓人一看就覺得很親切。每次     到她家探訪,她總是拿出數瓶汽水請義工喝。她的家中還放滿了自己織的貝雷帽,希望捐贈給社區中心,送給有需要人士。然而,在相處過程中,Jackie發現她越來越少參與運動班,才發現陳婆婆的故事。她的丈夫身患癌症過世,只剩下自己一人,年僅60歲的她亦患上癌症,但她依然積極面對人生。直到她去世,一班義工雖然傷心,但     更多的是為婆婆的解脫而放下心頭大石。

 

「大興邨」就像社會的小縮影,既然這個小縮影都有那麼多的問題,可以想像整個香港社會在人口老化上有多大的問題。她認為坊間雖然有不同的機構和計劃支援長者,但似乎總是做不好,而最大的問題是政府並未好好善用這一班有能力的長者。「倘若政府重視長者再就業,或許長者就能踏出家門,用自己的能力維持生活,延遲衰老之餘,亦能得到更多滿足感。」